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业集团”)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将“诚信、和谐、创新、发展”的企业价值观与“引领和带动无锡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时代使命落实于企业经营和日常行为中,以负责任的态度践行着自己作为“企业公民”对建设美丽无锡、创新无锡、创业无锡、幸福无锡所作出的承诺,体现自身在实现经济利益之外更高的价值追求。
一、企业概况
1、公司简介
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无锡市人民政府于2008年4月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作为无锡市属国有集团之一,旗下现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事业单位42家,其中包括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无锡市太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家上市公司,无锡市最大的以政府资金为主导的风投企业无锡创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2个“三创载体”无锡市北创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和无锡锡东科技产业园股份有限公司。涉及汽车关键零部件、纺织化纤、机械制造拓展到创业风险投资、科技地产开发、新能源、新材料和职业技能教育等多个领域,2011年度荣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87位。
公司使命:引领和带动无锡高科技产业发展
公司价值观:诚信、和谐、创新、发展
2、公司发展战略
以实业为依托,以资本为纽带,以创业风险投资和产业整合为抓手,打造产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增强科技地产开发功能、科技产业服务功能、产业资本运营功能,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产业为支撑、科技服务型经济集聚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的基本形成,并成为在关键领域具有控制力的综合性国有投资控股集团。
3、法人治理结构
产业集团实行董事局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董事局对无锡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董事局下设总裁室,总裁室为公司具体事务的经营管理者,对董事局负责。设立监事会对集团事务进行监督。
二、经济责任
1、年度经营业绩
——营销收入首破百亿大关,产业质效大幅提升。2011年2011年集团营业总收入103.14亿元,利润总额18.02亿元,顺利完成了集团年度经营收入破百亿,利润达18亿元的奋斗目标,实现了集团“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新兴产业培育稳步推进,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一是注重项目推进,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投资控股了长三角低空飞行服务保障公司,为集团进入通用航空产业,获取低空领域资源经营权创造了机会;投资控股了无锡芯奥微传感技术公司,力求在传感产业领域中有所作为。二是注重项目储备,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滚动开发机制。对在电池、电机等领域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Myway电机及驱动项目、安普瑞斯负极材料项目以及安能电池项目进行了接洽沟通。在SL100公务机项目的基础上,继续跟踪研究了德国道尼尔水陆两用公务机、瑞士皮拉图斯、上海奎柯小型飞机等一批后续项目。推进了南大金山环保重组项目,已收购了该公司部分股权。并对硅谷银行项目、量化投资等一批项目进行了研究。
——各类载体建设不断加快,集团功能日臻完善。一是健全架构谋发展,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关键环节上实现了重点突破。2011年无锡市华鑫科技小贷有限公司筹建工作终于完成标志着创投公司初步形成了集“投、保、贷、管”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服务架构。二是以变应变强管理,园区建设在持续推进中夯实基础。锡东科技产业园坚持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两手抓,细化完善了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地规划,加快了园区招商体系的构建工作。北创科技创业园围绕打造城区最有影响力的“530”创业基地目标,2011年,共引进530企业33家,至目前已签约引进的企业达102家,其中入驻95家, 2011年4月园区成功申请成为无锡市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吸引力。
——重点关键环节加快突破,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一是围绕提升集团本部盈利能力,多渠道进行探索研究。2011年,集团把提升本部盈利能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系统研究,完成了《提升集团本部赢利能力和优化中短期现金流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创新举措进行探索实践,2011年集团本部共实现赢利近2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1亿元。二是围绕提升资金保障能力,加大了资金的筹集力度。完成了12亿元中期票据的发行工作。
2、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投入。2011年,产业集团所属威孚高科新增固定资产投入用于WAPS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和共轨系统零部件产能提升以及威孚产业园建设共计23843万元;太极实业新增固定资产用于扬州项目建设21076万元,共计投入85790万元;宏源机电固定资产投入用于新厂区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共计980万元;锡东产业园固定资产投入用于聚智创富中心建设项目共计1610万元。
——研发投入。2011年,太极实业研发投入1064万元,新开发轻量化帘布、低克重帆布等十几个新品,并获中国纺织协会科技进步奖、化纤行业“十一五”新品贡献奖等荣誉;宏源机电非常重视技术的创新投入,每年科技开发投入占到企业销售收入的4%以上,2011年研发投入2016万元,占公司销售收入的4.34%。
——科技创新。宏源机电面对高速弹力丝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保持主导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需要,以技术中心为创新载体,开发了一系列体现宏源特色和加弹前沿技术的升级换代产品。2011年宏源技术中心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优秀企业技术中心。其自主研发的涤纶超细纤维高速弹力丝机,为加弹领域的高端产品,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获得“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新产品奖,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专利品牌建设。太极实业着力围绕产品结构转型,对米其林、普利司通、住友等高端客户进行了重点突破,通过提升太极产品的档次来扩大品牌影响力,2011年共成功申报6项发明专利;宏源机电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得到了省财政厅和省知识产权局的专项资金,并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组织完成了工信部项目《假捻变形机》、《摩擦盘假捻器》二项行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2011年共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
——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按照集团制定的《关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构建了逐月跟踪、每季小结、年度考核三位一体的引才工作链,强化引才措施的落实。年内引进13名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和1名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2011年集团被评为市国资系统海外引才工作先进单位。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了干部培养选任机制,集团本部及所属企业全年推出57个岗103个职位,共录用1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9人);集团及所属企业之间干部任职交流12名。适时强化下属单位领导班子的配备,全年调整下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22 人,委派董事、监事37人次,并做好对委派董监事的日常管理。
三、社会责任
1、诚信经营、依法纳税
作为有责任心的国有大集团,产业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法律为准绳,守法自律,规范治理、诚信经营,随着集团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展,赢利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国家和地方创造的税收也逐年大幅增加。2011年,产业集团上缴税费7.5亿元,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2、促进就业和员工保护
产业集团始终秉承人本理念,倡导平等和非歧视的用工政策;承认和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珍视员工的生命、健康与安全;重视人才培养,努力搭建员工健康成长的职业平台;积极建设学习型团队和学习型企业,让员工在学习培训中终身受益;不断将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2011年,产业集团先后组织职工3714人次参加技能培训,1729人次参与各类技术练兵比武,取得技术创新成果232项;推选了30名职工列入市级以上劳模后备人选库,到目前集团已拥有省部级劳模19名、市级劳模32名;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已占到了职工总数的26.3%。
2011年集团所属主体企业中,威孚高科培训投入130万,受训人员覆盖面已高达80%以上;太极实业全体员工参加了安全和质量培训,参与率达到95%。;宏源机电组织举办各类素质教育培训班30余期,公司获得全国纺织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产业集团高度关注所属企业生产作业涉及的职业危害种类,并着力开展员工职业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坚持“防护”与“治理”结合,坚持每年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在安全生产方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有效保障了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安全生产和建设环境。健全维护稳定工作的机制,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接收人员的服务管理和信访工作,妥善处理了一些法律诉讼案件,较好地维护了集团的安全稳定。
3、南宫28建设
2011年,根据产业集团的历史使命和自身特点,深入打造“南宫28品牌工程”。在提炼“诚信、和谐、创新、发展”企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无锡产业》报、集团宣传册和宣传片、集团网站等媒介,不断强化集团对内对外的形象宣传。通过组织集团CIS系统的整体设计,进一步规范集团的标识及其各种运用。通过举办以“党旗飘扬产业兴”为主题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组队参加市国资委举办的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和首届羽毛球比赛等,展示了集团的整体形象和全体职工的时代风采,增强了集团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4、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
产业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关注民生,回馈社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抢险救灾、扶贫济困、助学助教、环境保护、文化体育、军民共建、慈善福利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
2011年产业集团开展“红十字人道万人捐”和“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向市红十字会和市慈善总会捐款共计30余万元。集团及下属单位工会对所属市特困职工发放有关补贴和困难补助;认真做好困难职工的建档和市特困职工的申报工作;集团及下属单位领导节日亲赴困难职工家中进行探望、慰问。春节前夕集团工会已将48.95万元送温暖款分发到所属有关单位,由单位党政工领导,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把困难补助金和大病慰问金送到贫困和患大病职工手中,并在新学期开学前向122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13.97万元。
四、环境责任
1、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方面,产业集团高度重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确保环保指标及时达标。
2011年威孚高科万元产值能耗0.045吨标准煤,对比往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公司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废水经过沙滤、消毒等步骤,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冷却循环用水、清洗用水、绿化、消防、基建、洗车等用水,回用水按平均300吨/天计算,年(按300天计算)节约自来水约9万余吨;空调规定使用温度,防止过冷或过热;不开无人灯、白日灯(包括空调);计划投入资金,主要设备等加装节能控制器;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节约纸张;电脑设置为节能模式,逐步采用液晶显示屏。
2011年太极实业首先是通过浸渍部B线提速一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产能同比有大幅攀升,单耗更是同比下降了约标煤18吨/月。其次,为配合无锡市2011年度有序用电预案的通知,公司从6月中旬开始关停了纺一车间的三条生产线以及SSP固相缩聚,2011年同比每月减少约44万kwh,折合标准煤54吨/月;同时蒸汽的用量相应减少,2011年累计比去年同期减少原煤1330吨,折合标准煤949吨;另外因纺丝产能减少后,相应的动力设备用电减少许多,减少用电130万kwh,折合标准煤160吨。第三,自主创新开展节能活动,在循环水泵中,在满足生产的需求的情况下,对一台75kw水泵采纳变频控制,电流减少50安培/小时,年累计可节约约20万kwh,折合标准煤25吨标煤。
2011年宏源机电每吨纺织机械耗标煤达到0.04吨标煤,比2010年0.06吨标煤下降了33.3%。
2、保护环境和生态
2011年威孚高科在建设项目时坚决执行“三同时”制度,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验收等手续。在技术改造过程中,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新老污染一并解决,“三废”治理项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交付使用。技术改造后的排污总量削减指标及排放浓度,均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标准和要求。在废水方面,目前公司拥有污水处理能力为2000吨/天的综合污水处理站,为确保环保设施安全运行,公司对环保设备指定专人操作、负责,并对全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验证。先后安装了污水流量仪,COD在线自动监测仪,无线电遥控装置,与环保局联网,实现了24小时遥控监测,进一步加强了环保设施的现场监督。综合污水处理站多年来保证了正常、稳定的运行,排放的废水其指标全部符合排放标准。在废气方面,公司原有10吨的锅炉两台,每年要烧煤7000于吨,虽然原来采用水膜除尘法除尘,但是还是会产生部分大气污染物,2007年8月完成了锅炉的拆除,彻底断绝了污染源。现在采用了集中供暖,每年实现节煤7000余吨,减排废气7000余万标立米,烟尘2000余吨,二氧化硫70余吨,氮氧化物70余吨, 2000余吨炉渣,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在固体废弃物方面,公司内部实施垃圾分类,危险废弃物委托无锡市工业固废安全处置有限公司等资质单位处理,并按照规定填写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生活垃圾委托有资质的环卫所清运处理。可以作为资源回收利用的废金属等垃圾,分别由相关资质单位回收利用。
2011年太极实业在减少排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废气方面按照公司项目环评上的要求,对废气中的烟尘、SO2等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达到标准要求。同时为更好地控制好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指标,要求设备部锅炉班组,加强对环保设施水膜除尘器运行管理和维护,脱硫率要控制在60%-70%之间;也同时督促供应部在原煤采购上要控制干基全硫量,指标在0.5%以内,确保锅炉废气达标排放。废水方面完善了蒸汽锅炉、热媒锅炉废水再循环系统,公司污水总管得到了改造,并及时协调市排水公司对市政排污管的疏通,确保公司的污水排放顺畅;对浸渍部污水处理站的环保设施的运行进行了抽检,要求环保设施运行率≥95%,污水达标排放,在雨水总管出口,安置了紧急泥袋,防止污水流入雨水管进而影响京杭大运河的水质。固体废弃物方面一是建立了危废仓库,并在上市公司再融资环保核查中要求重新整改,远离高架桥的敏感区,目前新的危废库已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是在一般固废堆场制作了标识牌,明确了堆放场地,及时做好整理、整顿工作。噪声方面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表1中二类区执行,昼间标准值为60dBA,夜间为50dBA。同时开展清洁生产,通过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环保核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按要求建立了公司的环保台账,通过了ISO14001体系的再认证工作。
2011年宏源机电围绕“退城进园”的搬迁工作,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新厂房的建设,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锡山经济开发区安全环保局的验收。同时制定了公司《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获得2011年无锡市“安全生产先进企业”、企业治安保卫“平安企业”等荣誉。
上一条: 2010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报告 下一条: 2012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报告